<<  < 2011 - 10 >  >>
1 2
3 4 5 6 7 8 9
10 11 12 13 14 15 16
17 18 19 20 21 22 23
24 25 26 27 28 29 30
31




     “定能生慧,静纳百川。”
     “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。”
       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:静心──静气,对于渴望获得知识、拥有智慧的人来说,是多么重要。
      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,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。人们常用“海绵吸水”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,而海绵,恰是柔软无声的。
       爱吵爱闹,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。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,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。这样的人,怎么可能从生活、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?“聪明”──耳聪目明,顾名思义,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、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。
       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。根本不待考试,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──至于上课,他的专心致志,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如果孩子爱吵爱闹,听不进别人说话,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,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。
        培养孩子的静气,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。
        家长要做到的是:自己先不制造噪音。以静传达静,以静滋养静──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。
        当你除了叫喊,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,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“很难对付的人”了。这样的孩子,到了学校,是不能期待教师的“和风细雨”对他产生作用的。
        一个问题:除了叫喊,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?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,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;说不定,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:而脏话,最容易污染灵魂,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。
        都说孩子服教师。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,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。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?
        是读书──日不间断的读书。除此而外,别无他法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、聆听你,试着这样逼迫自己: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、洁净、有趣味。如果觉得很难,那就意味着──你该读书了。
        爱读书的父母,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。
        更多时候,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──你津津有味的阅读,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。读书需要静心,读书也能培养静心。
试试看吧。先做读书人,然后谈教育──和孩子一起成长,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。
赵婧佤爸爸(游客)这篇文章我和女儿一起学习。
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访客vAQd7H(游客)其实跟孩子一起读书是很快乐的事儿。
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